【海期大贏家】辨別漲跌背後的主導因素 2018/04/08

不少投資人容易產生錯覺,以為決定行情的是消息面因素,而誤解了驅動市場價格走勢真正的力量,認為目前的行情都是由新聞主導,好消息就漲、壞消息就跌,輕易的由表像做出結論,未細查真正的原因所在。今天就來講講這個思路,裡面頗有值得玩味之處。
不少投資人容易產生錯覺,以為決定行情的是消息面因素,而誤解了驅動市場價格走勢真正的力量,認為目前的行情都是由新聞主導,好消息就漲、壞消息就跌,輕易的由表像做出結論,未細查真正的原因所在。今天就來講講這個思路,裡面頗有值得玩味之處。
復活節假期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,美股強力反彈了。乍看之下之前的利空已經不會形成干擾,優於預期的GDP資料讓市場再度給了多方信心與依據,但若考量到季底的特殊評價因素,再從結構面下去看看大局,可以發現,要到能夠全面轉危為安的階段,似乎還有一段距離。
本周一連串事件接踵而來,先是臉書洩密事件重創股價,拖累Nasdaq走勢,強化了假突破的效果。而市場原本聚焦週四淩晨美聯儲利率政策結果及新聞發佈會的內容,結果一如市場預期,就算微調明年加息次數,整體而言仍偏向鴿派,美股卻衝高回落,頗有山雨欲來之氛圍。
本周全球股市震盪加劇,美國股市持續受到貿易戰風波干擾,加上適逢三個月一次的四巫日,更添加不確定因素。衡量市場氛圍,看衰後勢者越來越多,但經過近一年的大多頭可以知道,對於一路悲觀者早就見怪不怪,操作重在技術面上的翻空依據是否明確成立,消息面只是用來輔助研判。
加息憂慮不見了,貿易戰也不重要了,隨著最新非農資料的完美呈現,3/9美股再度大漲。乍看之下連漲六天,不過是漲勢的延續,但重結構的人都知道,在科技股的領軍下,Nasdaq再創歷史新高,一舉突破一月底的高點,改寫重挫以來的時間波整理格局,這個漲勢可是別具意義。
週末(3/2)收盤的美股,再度引領話題。原本早盤(台北時間週五晚上)還因為大跌而沉浸在貿易戰的恐懼中,收盤來個豬羊變色,市場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,只好略過不提理由。貿易戰的消息沒有緩解,甚至有變本加厲的跡象。川普話越說越重,歐盟也做好準備不想當俎上魚肉,大有一發不可收拾的態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