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海期大贏家】FED開會前夕,美股故技重施跌給你看20210921
還記得2011年8月4日,美股因美債降評而重挫,背後的原因就是政府停擺,如今在美國兩黨僵持不下,花錢如流水卻無以為繼,過去的夢魘似乎有捲土重來之姿,這是近期擾動美股的重要引爆點。但與上一次相同,技術面上早就出現走弱的端倪,不用等到新聞報出來了,才知道還有一個利空叫做舉債上限。
還記得2011年8月4日,美股因美債降評而重挫,背後的原因就是政府停擺,如今在美國兩黨僵持不下,花錢如流水卻無以為繼,過去的夢魘似乎有捲土重來之姿,這是近期擾動美股的重要引爆點。但與上一次相同,技術面上早就出現走弱的端倪,不用等到新聞報出來了,才知道還有一個利空叫做舉債上限。
故事還得從9/3的非農就業資料說起。
還記得當天資料爛得可以,美股卻漲跌互見。其中Nasdaq逆勢收漲,代表市場還不認為有全面走空的疑慮,但成長股(Nasdaq)表現明顯優於價值股(道瓊指數),對照資料真是不理想,市場傳出了停滯性通脹的聲音,這我們在上周的文章中有特別點出來。
瞭解美股漲跌背後邏輯的人都清楚,驅動股市行情背後的因素,從來就不是只有貨幣政策。我不斷提出鷹派背後的股市若不漲反跌,恰是景氣行情接軌的訊號。
瞭解美股漲跌背後邏輯的人都清楚,驅動股市行情背後的因素,從來就不是只有貨幣政策。我不斷提出鷹派背後的股市若不漲反跌,恰是景氣行情接軌的訊號。
零售資料低於預期疊加疫情升溫,說明了景氣要接棒似乎還得等等,行情若要走升,資金行情仍會是主軸,而就算卡普蘭的談話露出曙光,但鷹派是否真正妥協還有待觀察,在此後浪尚未接上來,前浪卻不見得能等的尷尬處境下,美股一周下來高檔大幅震盪,也就不足為奇了。
技術面來看,三大期貨中,前已創新高的道瓊指數及標普依舊強勢,而Nasdaq則緊追其後。硬要分個高下,道瓊指數在週五出了個流星線略遜一籌,但也還談不上轉弱。藍籌與科技大致呈現翹翹板的此起彼落格局,標普在雨露均沾下因此略微勝出。操作上依舊是依循強者恒強的標準,未見走弱跡象之前,不預設高點。
以技術面來看,Nasdaq、道瓊、標普彼此輪動上漲、創高,在近三個月走勢中已出現不只一次。背後說明的是單一族群領漲的不乾脆,這符合目前市場面對政策、疫情、地緣等諸多不確定因素時的謹慎態度,卻算不上是瑕疵。
這四天的漲勢,說起來也單純,看來看去就是財報效應。彷佛前一周大跌的主因:變異病毒所造成的疫情再起已不復存在。但資本市場就是這樣,有時候看起來跌的名正言順,但當市場焦點改變而轉折再上時,原先的利空並未消失,但修正已結束,多頭全面勝出。
若真是空頭興起,在行情領跌之後,會出現像樣的利空來延續其空方氣勢。因此本周走跌之後,要關注的重點就是市場有沒有出現下跌的理由,從利多不漲轉為利空下跌,是空頭波段行情展開的具體表現。
對一個結合消息面與技術面綜合研判的操作者來說,得先知道行情的漲跌不一定分分鐘都可以找到理由解釋。有時候是導致漲跌的原因要之後才會曝光,當下不一定能知道。但更多的情況甚至是沒有明確的外部因素,行情純粹是由本身買賣盤的供求所決定,漲多修正、跌深反彈,最是自然不過,不需要有多空因素驅動。